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一生想做却到死都没做的事

来源:常识谷 1.25W

镇远、定远装甲巡洋舰造价141.5万两白银,绝不是什么30万两白银。颐和园造价算上浪费贪污,也不会超过1000万两白银,而英国一艘无畏舰超过2000万两白银。封建农业帝国的国家级工程对于物质充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来说,仅仅是一个不那么昂贵的玩具。最后再强调一遍:甲午之前,清朝一年收入8698.48万两白银,而日本则是7100万两白银。日本仅仅比中国少了1500万两白银的年收入。

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一生想做却到死都没做的事

晚清社会有一个奇妙的社会现象:中央权利下放到了地方,汉族士绅权力空前强大;给中国带来了以往不没有的局面。首先,好的一面是使得中国地方社会凝聚力加强,由于地方士绅权利要求被满足,因此尽管清政府屡遭重创,但是居然还能保持皇权,就是有赖于地方分权。因为地方士绅不傻,知道就算推翻清朝皇帝,另外当皇帝的肯定要收权,现在已经这么爽了,何必呢。不好的一面呢,就是地方主义抬头嘛,说白了我江苏士绅凭什么要给西北的铁路给钱?我江苏的钱就只能用到江苏。但是呢,作为士大夫,作为有责任心的人,士绅又要求政府一定要富国,要强兵;只要不用他们的钱。

所以晚清形成一个局面,就是清政府知道要富国要强兵,一定要建立一个高效的汲取制度,说白了就是要集权;但是呢,实际情况却是士绅打着“变法”的旗号进一步瓜分清政府的权利。其实那个时候,孙中山和同盟会的反抗其实是很微弱的,而且1910年还革命党还发生了分裂;汪精卫为什么1910年去刺杀载沣?不是因为革命很热烈,而是革命快不行了,孙中山和同盟会被讥讽为远距离革命家。汪精卫为了洗刷“远距离革命家”的名声,也为了借此反击保皇派的攻击,重振士气,唤醒民众才决定刺杀载沣的。那么,晚清为什么会灭亡呢?其实就是清政府发现要完成富国强兵这个政策一定要搞集权,一定要建立高效汲取制度,而且清政府当时的掌舵人,年轻的摄政王载沣根本不知道清朝真实的力量已经非常微弱了,他不知掉,他以为强硬推行政策就可以,结果士绅发现这样不行,所以士绅们借着辛亥革命,推翻了清朝。

只要大家看看辛亥革命时,那么多被士绅们劝走的总督、巡抚,就能明白辛亥革命真正幕后的功臣是谁。之后无论是袁世凯称帝还是段祺瑞武力统一,都是这些在中央的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问题的症结,都不约而同采取了集权这一个办法。但是他们都失败了,可以说在没有外力支持的情况下,当时谁执政中央都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。

如果这个情况持续下去,那么中国真有可能像大哥伦比亚一样,变成N多个小国。(大哥伦比亚其疆域包括今委内瑞拉、哥伦比亚、厄瓜多尔和巴拿马。当时玻利瓦尔去世后,也是N多军阀混战,谁也吃不掉谁,慢慢就变成了现在的南美。)万幸这个时候,十月革命爆发了,苏联建立了。苏联建立后当然就是列强围剿等等等,我们快速略过。苏联好不容易站稳脚跟,举目一看:西边是波兰,波兰背后有英国,动不了;而东边呢,日本占据东北,时刻威胁着苏联;但是好在呢,当时中国实际处于分裂状态,而且一战后欧洲列强势力削弱,无暇往东;因此苏联决定扶持中国对抗日本,缓解自己的压力。

之后先找吴佩孚,后找孙中山;这里笔者必须说一句,吴佩孚拒绝苏联固然气节值得夸奖,但是对中国未必是好事。找到孙中山后就不说了,大家都知道北伐啊什么的。这里,说一句,真正把西方民族主义引入中国的,其实是苏联。因为中国自古讲究“华夷之防”,所以相比其他的主义,民族主义更能接受。当时日本为什么搞济南事变?就是因为日本看到了中国一旦实行集权,一旦强大,肯定要对日本动手,肯定要收复东三省,所以抢先动手。

为什么蒋介石和张学良又搞了“中东路事件”?那是因为蒋介石虽然和苏联发生冲突,但是他是靠民族主义才能迅速取代北洋政府的,因此民族主义这面大旗他必须高举。他又要为自己背叛苏联找一个理由,那么打倒苏联帝国主义就顺理成章了。当然,中东路事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。得罪了日本、苏联的蒋介石政权,没有实力收回地方权利。事实上一直到他丢掉大陆,他都没有做到。

但千万别以为蒋介石对士绅多好,其实看蒋介石公文、日记以及他麾下的黄埔学生,对地主士绅的鄙视和仇恨,不比他们的对手少。陈诚公然骂士绅是“土豪劣绅”,称赞红军杀土豪劣绅杀得好,还说国民党军不是士绅的保安队。胡宗南也鼓励自己的朋友,大胆改革,不要害怕土豪劣绅。

热门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