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身抗体谱的临床意义

来源:常识谷 5.57K

人们经常提到和讨论到的话题,就是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,认为任何一种疾病或病症的出现,都是由于免疫力或抵抗力减退所造成的,就是自身的抗体削弱受到外界病毒等因素的入侵,进而引起疾病,所以对于自身抗体的了解和认识,不仅仅有利于判断对应的疾病,还可能协助人们去保护。

自身抗体谱的临床意义

一、自身抗体是指抗自身细胞内、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。 抗细胞内抗原的抗体包括:

1、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(抗核抗体)。

2、抗细胞浆内成分的抗体(抗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胞浆抗体、抗线粒体抗体、抗核糖体抗体等)。

3、抗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。抗细胞外抗原的抗体包括:类风湿因子、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。

二、抗核抗体的分类和命名

[1]ANA:ANA为一系列抗细胞核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。一般应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。根据核荧光的类型分为三种类型:①周边型(M型)、②均质型(H型)、③斑点型(S型)ANA可见于SLE,混合性结缔组织病(MCTD),硬皮病(PSS),干燥综合征(SS),多法性肌炎及皮肌炎(PM或DM)等自身免疫病。

[2]抗DNA抗体:抗DNA抗体主要为抗双链DNA(ds-DNA)抗体。抗ds-DNA抗体主要见于SLE患儿,其他疾病及正常人很少出现,是SLE的诊断标准之一。高滴度的抗ds-DNA抗体不仅表示疾病的活动性,而且提示疾病累及肾脏的可能性。

通过以上关于自身抗力谱的科普,应该说,让我们对于这些抗体名词和分离有一定的认识,在医院作一些相关的检查和分析报告时,可以加以关注,这些都是判断疾病发生的重要依据,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饮食、锻炼,也包括保健品的使用,都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来进行安排。

热门标签